常见问题
尊龙凯时网站:中国机床还没捂热就被炸乌克兰情报网有多可怕俄军防不胜防?
乌克兰这套情报网络到底有多厉害?这种500公里外闻味寻踪的操作背后藏着什么秘密?
7月26日夜里,乌克兰无人机突袭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信号无线电工厂。
这可不是随便找个目标炸炸的意思,人家直奔主题,专门轰炸存放昂贵进口设备的大楼。
运输车辆进出、安装人员来往、设备调试动向,这些蛛丝马迹全被他们收进眼里。
这次被炸的工厂属于俄罗斯国防电子技术控股公司(KRET),是北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。
每当中国制造的数控机床或无人机发动机运抵俄企,几乎都在短时间内遭遇乌克兰无人机闻味而至的精准轰炸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西方设备供应商要求客户必须服从远程管理系统。
俄罗斯沃特金斯克工厂用了中国机床后,伊斯坎德尔-M导弹的产量从2023年的250枚涨到了2024年的700枚。
所以乌克兰人的情报确实很准,中国制造的机床刚安装到位,无人机就精准找上门了。
以工业制冷设备名义,绕开制裁向俄库波尔工厂供应L550E型发动机。
2024年10月至2025年7月,类似货物仍在通过中国航空公司持续输送。
效果有多明显?库波尔工厂与俄国防部签约生产6000架Harpy-A1型攻击无人机。
这些无人机技术基础源自伊朗见证者系列,但核心部件由中国升级。
乌克兰则在北约和美国的支持下,对俄军关键军工企业和基础设施造成了进一步的精准打击。
有网友直言:支持中国企业出口发动机,帮助俄罗斯提升军工产能。
更有观点认为美国可以卖给台湾武器,中国为何不能卖发动机给俄罗斯?
在供应链武器化的时代,任何技术出口都可能被解读为选边站队。
把线;的精准打击,实际上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现代战争的课。当算法比人脑反应更快,卫星比眼睛看得更准,传统那套打仗的规矩正在被技术彻底改写。
往后看,供应链武器化这招估计会成为大国过招的标配。技术依赖和技术制裁这对冤家会越斗越凶,国际竞争的核心会越来越围绕谁掌握信息优势,谁控制关键技术来展开。中立这个词,可能真的要重新定义了。
面对这样的变局,小国怎么在夹缝里求生存?中国企业的合法买卖和道德底线之间怎么找平衡?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值得每个人思考。